寧波乾豪 > 鑄造資訊
| 有色金屬手工砂型鑄造操作工藝 |
|
一、 配砂 1、 濕型砂,選用紅砂或石英砂加3-5%的水過篩既可循環(huán)使用。 2、 型面砂,選用70-140目水洗砂加入膨潤土(或白泥),加水用混砂機混制碾壓而成。 碾壓工藝:原砂+膨潤土混合碾壓2-3分鐘+水再碾壓3-5分鐘即可。 質(zhì)量要求:含水量4%~5% 濕壓強度60~100kpa 透氣率>50 3、 干型背砂。選用40-70目過篩砂,粘土選用白泥 碾壓工藝:原砂+膨潤土混合碾壓2-3分鐘+水再碾壓3-5分鐘即可。(碾壓工藝同上) 制芯砂。黏土砂芯用干型背砂既可。油砂芯選用70-140目水洗砂,黏結(jié)劑用桐油或合脂油。碾壓工藝:原砂+黏結(jié)劑混合碾壓5~8分鐘。質(zhì)量要求: 干拉強度6~9Mpa 透氣率>100。 4、 制芯砂。黏土砂芯用干型背砂既可。油砂芯選用70-140目水洗砂,黏結(jié)劑用桐油或合脂油。碾壓工藝:原砂+黏結(jié)劑混合碾壓5~8分鐘。質(zhì)量要求: 干拉強度6~9Mpa 透氣率>100。 5、 自硬樹脂砂型、芯。大型、芯原砂選用40-70目水洗砂,中小型芯選用70-140目水洗砂,樹脂選用中氮樹脂或有色鑄件專用樹脂,固化劑選用磺酸,其配方:樹脂加入量為砂子重量的0.8%-1.5%,固化劑加入量為樹脂加入量的40%-50%。混砂工藝:原砂+固化劑用混砂機混拌均勻,然后加入樹脂混碾1~2分鐘出砂,混好的砂必須在可使用時間內(nèi)用完。 6、 用熱芯盒機器射芯選用低發(fā)氣量的覆膜砂。 7、 涂料。自制涂料用石墨粉(鉛粉)或小鱗片鉛粉加入白泥,用機械攪拌而成,或用成品涂料。 二、 造型 1、 造型前的準(zhǔn)備工作 1) 熟悉零件圖紙和工藝文件,研究操作順序和操作要點,檢查模樣(含澆注系統(tǒng))是否完整合格,并臘樣。 2) 檢查造型底板是否符合要求。 3) 檢查砂箱不破損、斷裂和少吊把。核對砂箱尺寸及吃砂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。 4) 砂箱的吃砂量參考資料: 砂箱分類 砂箱平均尺寸 ≤500 模樣四周吃砂量 ≥40 澆冒口吃砂量 ≥30 模樣頂部吃砂量 15~20 黏土干型 500~1000 ≥60 ≥60 >20-25 1000~2000 ≥100 ≥100 >25-30 2000~3000 ≥150 ≥120 >30-40 >3000 ≥250 ≥150 >40 濕型 <300 ≥30 ≥40 ≥30 300~800 ≥60 ≥100 ≥50 >800 ≥100 ≥100 ≥70 5)檢查造型砂是否符合要求,造型工具是否齊備。 2、 舂型、舂型時,兩箱先舂下箱,后舂上箱。三箱的先舂中箱,再舂下箱,后舂上箱。 1) 將潔凈的模樣放在平整干靜的模底板上。 2) 放砂箱,大型砂箱需在四周墊高≈20mm。并事先在砂箱內(nèi)壁刷白泥水。 3) 按工藝要求放冷鐵。 4) 為防止重模樣翻箱時掉落,可用鐵絲或螺栓將其緊固在箱帶上,待翻箱豎立時或翻箱后墊在墊架上,然后松開鐵絲或螺栓切記安全。 5) 按工藝要求放好澆冒口,先填入少量面砂。用手工適當(dāng)搗實,固定在正確位置上,然后填入面砂,面砂厚度為20~40mm。 6) 加入背砂揰砂,每次填入背砂層厚度手工揰實為80~120mm,搗固機揰實為120~200mm。舂砂時應(yīng)避免揰擊模樣(含澆冒口模)和冷鐵,防止位置移動。由外向內(nèi)逐層揰實,硬度均勻。型腔表面硬度值濕型為30~50,干型為50~80。 7) 砂型200mm2,好后應(yīng)刮平扎氣眼,氣眼與模樣距離10~20mm,氣眼針直徑為5~8mm,氣眼數(shù)量,干型為1~2個/200mm2,濕型為3~6個/200mm2,箱與箱間要撒界砂(較細的干砂),注意不要撒在模樣上。 8) 翻箱舂上箱。放好模樣撒界砂(注意不要撒在模樣上)。然后按要求舂箱,使用無定位銷的砂箱,揰好后要三面打合箱泥號,線條要細直、清楚。 9) 敞箱。敞開箱后的砂箱應(yīng)放平,濕型應(yīng)放在平而松軟且挖有通氣溝的砂層上,去掉界砂,用水筆在模樣(含澆冒口模)周圍適當(dāng)刷水,修整分型面。 10) 起模。起模時用鐵錘敲打,需墊木塊,敲動應(yīng)均勻。起模要找正,垂直平穩(wěn)。對起模困難的模樣可邊敲邊晃動起模。 11) 修型。起模后檢查型腔各部位緊實度,局部松軟或損壞,用同種砂填實修補;修補大塊損壞處,要先松動該處,少刷白泥水(干型)或清水(濕型)再用同類砂修補,保證原尺寸合形狀;按要求修出鑄造圓角;對砂型的凸臺、棱角、大平面等部位要插釘加固,鐵釘?shù)拈L度和釘距根據(jù)鑄件大小適當(dāng)掌握;按要求扎出氣孔或出氣冒口,芯頭座打通起眼;無澆道模樣的,要按工藝要求開橫澆道和內(nèi)澆道. 12) 刷涂料。按工藝要求上涂料,注意均勻、光滑、棱角清晰,不應(yīng)有涂料堆積現(xiàn)象。 三、 手工制芯 1、 制芯前的準(zhǔn)備工作: 1) 檢查芯盒是否完好,符合工藝要求。 2) 按工藝要求備好芯骨、通氣管。 3) 需下冷鐵的,需備好冷鐵。 4) 按工藝要求檢查芯砂質(zhì)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。 2、 制芯 1) 固定芯骨。先填部分芯砂固定芯骨、通氣管和冷鐵,較大芯,芯骨要刷白泥水,還要留有吊裝位置。 2) 舂實。逐層添砂舂實,每次添砂厚度為80~150mm,緊實度要均勻合適;要避免舂壞芯盒、舂偏活塊和冷鐵;中大型芯中間放通氣填料,小型油砂、樹脂砂芯下通氣管或順蠟線。 3) 出芯子。芯子舂好后,輕輕敲打芯盒,敞開芯盒,取出活塊,將芯子放在芯板上,若非平面,需用型砂填平壓實。 4) 修整芯子。出芯后檢查砂芯緊實度,對松軟個損壞處用相同芯砂修補;在修補處、凸臺、筋條、棱角和大砂芯工作面應(yīng)插釘加固;不要大修芯頭,挖出芯骨吊攀。 5) 刷涂料。修芯好后,按工藝要求均勻上涂料,芯頭部位不要刷涂料。對于水玻璃砂芯、樹脂砂芯和油砂芯待硬化或烘干后刷涂料。注意刷涂料時應(yīng)防止堵塞氣眼。 四、 型、芯烘干 1、 黏土砂型、砂芯的烘干 干模砂型芯必需用干燥窯(煤窯或煤氣窯)烘干,它的烘干規(guī)范主要規(guī)定烘干溫度和烘干時間,烘干溫度取決于黏土劑類別,烘干時間取決于鑄型的尺寸大小。 2、 操作規(guī)程 1) 裝窯。尺寸較大的和砂層較厚的砂型和砂芯防在爐溫較高處;砂型砂芯與臺車、砂型與砂芯和砂型與砂芯之間要用耐火磚墊穩(wěn)、隔開;砂型與砂芯與爐頂、四壁和爐門之間要留有適當(dāng)距離(一般在150~300mm);擺好后將臺車?yán)M窯內(nèi);關(guān)門。 2) 點火升溫。用煤作燃料點火要均勻,待燃料燃燒后再逐步加大風(fēng)量升溫;用煤作燃料點火要先點燃引火管,再逐步開放煤氣閥門,煤氣燃燒后再送風(fēng),逐步加大風(fēng)量。 3) 控制烘干時間。經(jīng)常觀察爐溫情況,確保按工藝要求規(guī)范執(zhí)行,無爐溫自動記錄儀應(yīng)該每隔半小時記錄一次。 4) 出爐。爐溫降至出爐溫度后方可出爐,出爐后檢查烘干質(zhì)量,允許殘余水份<0.4%。未達到烘干要求,不得扣箱澆注,否則影響鑄件質(zhì)量,應(yīng)重新烘干。烘干過度會降低強度,甚至于扣不上箱,應(yīng)報廢。 3、 油砂芯的烘干規(guī)范 類別 裝爐溫度/℃ 升溫時間/h 保溫溫度/℃ 保溫時間/h 出爐溫度/℃ 桐油砂芯 150-180 1-1.5 180-220 1.5-2.5 <150 合脂砂芯 150-200 1-2 200-240 2-3 <150
五、 合箱澆注 1、 放置底箱。在合箱的地面上,鋪一層約30-50mm厚型砂,并弄平,弄松,必要時挖出“井”“十”形溝槽,方便通氣。 2、 檢查型、芯。掃除浮灰塵,檢查砂型和砂芯質(zhì)量,破損嚴(yán)重、返潮和表面粉化的砂型和砂芯不得使用,輕度破損可修補烘干后使用。 3、 下芯。熟悉鑄造工藝圖紙和工藝技術(shù)要求,順序下芯詳細檢查尺寸,較復(fù)雜鑄件,要用泥團演箱檢查員鑄件壁厚尺寸。需要下芯掌的,下好芯掌,各部位尺寸確定無誤后將芯固定。 4、 卡箱(合箱)。首先進一步檢查水平芯頭排氣道是否暢通,吸處型腔里的浮砂和雜物,然后在型腔四周、直澆道周圍和水平芯頭上半部放封箱泥條或石棉線,防止跑火或合金液鉆入排氣道。在直澆道和橫澆道之間安放過濾網(wǎng)。無箱錐的,對準(zhǔn)箱號扣箱。 5、 卡箱或壓箱。較大的砂型在卡箱之前,分型面砂箱的四個角墊有尺寸合適的墊鐵,防止卡箱時壓壞砂型。卡緊砂箱后,用濕型砂抹箱,防止分型面跑火。不能卡箱卡箱的要用壓箱鐵壓箱,壓箱鐵的重量要適度。 6、 澆注。合箱后,穩(wěn)好澆口箱或澆口杯,等待澆注。用合格的干凈合金液實施澆注,澆注時控制澆溫,掌握澆速,并有專人擋渣。待合金液已進入冒口立刻停止?jié)沧ⅲ⒂脻裥蜕岸伦驳溃⒓葟拿翱谘a澆滿冒口,待收縮后多次補澆。
|
| |
|
|
產(chǎn)品目錄
熱門產(chǎn)品
聯(lián)系我們
地址: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(qū)橫溪鎮(zhèn)寧橫南路2086號
聯(lián)系人: 蔣乾
手機: 13906686835
電話: 0574-88065888,88063688 |